终于,杰美青缘利用叶青的水下探测器,在七彩云龙湖水下600米的活火山口旁70度左右的水温中发现了一种不死藻,它的样子和二十一世纪的现代蓝球藻很相似。
这种藻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如果将它们脱水数小时,它会变得干枯,像死去了一般,但一朝接触到水,它就能在几分钟内重新复活如初。
青缘在老师的指点下,对这种不死藻的生命体进行了多种多样的生物化学反应实验。
通常人们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物化学反应的,因为这样做比较安全,但这种藻类原本就生存在高温下,所以,青缘她们做了超高温的试验,发现它的生理变化十分特殊,它能在起死回生后,将自身生命体所具有的遗传信息进行不断的分解合成,甚至重组,从而取得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科学家们从这种不死藻中提取的生分因子,但他们还需要进行一个完整的生物实验,以便检测和人类基因基本是否吻合,有没有排异现象。更重要的是看它对抗镜像生命分子的状况如何。
不知什么时候,营地里忽然出现了几只秀颚龙,它们悄悄接近了临时营房,东瞧西看,有的甚至还跳进一些纸盒中,似乎在找什么食物。
陈苗苗和马文庸正在数码港忙着调试,谁也不知道危险正在临近。
秀颚龙们已经来到房子的周围,它们似乎被什么吸引了,“叽叽喳喳”地子在一起,并不断地伸出细长的脖子向一堆烂泥啄去。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传来了老大包天喜的声音:“那当然,说到营养,谁也不如我包老大呀!”包天喜的声音惊跑了大多数的秀颚龙,却还有两只摇摇晃晃地不肯离开。
随着声音,包天喜、高欣欣,还有郭振虎走了进来,他们是刚刚从山上下来的。
忽然,敏锐的大烟袋郭振虎大叫起来:“小心!”
大家赶紧看过去,只见两只秀颚龙好像很乖的样子,如论如何也没有平日里机警灵活的样子。
人们马上冲了上去,没几下就像抓小鸡子一样,就把它们给生擒活抓了。班玛多吉连忙拿来了一个折叠笼子,将它们放进去。
此时,杰美青缘等几名女士也从屋子里走了出来。她们看见秀颚龙都十分吃惊,问是怎么抓住的?因为在大家的认知中,秀颚龙是十分灵活敏捷的小恐龙,没有那么容易被抓住。
多吉笑着说:“它们也许是吃了我酿酒剩下的酒糟吧。”
赵芯茹说:“这真是个意外的收获,我们正愁没有活体呢。”
就听包天喜说:“唉,我说赵教授,你们不是在研究海藻吗?怎么有搞起活体实验来了?”
赵芯茹解释道:“这些珍贵的原始生物,都有着最原始的生命基因。我们要想获得人类长寿的密码,首先就要研究这些祖先生物。”
郭振虎瓮声说:“早知道你们需要,我们早就给你们抓来了。”
青缘笑着说:“前一阵,我们是在研究海藻,没忙的过来,谁知道你们这么及时。”
包天喜还是忘不了吃,说:“哎,我可是最爱吃海苔和藻类食物了,我的私人医生说过,多吃海苔和藻类的食品可以激发生命的原动力,但它们必须是来自纯净的水域。所以,有什么成果可不要忘了我呀!要不今天就把这两个家伙红烧了?犒劳犒劳你们?”
赵教授嗔怪着:“又胡来了!刚说的要做活体实验,怎么又红烧了?”
大家都笑了。
青缘笑着说:“天喜哥,我看你对吃还真有研究!”
天喜没有生气,反而笑得十分开心:“那当然了!这是我的专项特长嘛!!哈哈哈……”
听着他的笑声,有人问:“抓住了不吃,吃什么?”
鹤云飞说:“我们也是可以有选择的,可以选择不死藻啊!要不然我们怎么活呀?”
大家兴奋起来了,班玛多吉在一旁用藏语普通话说:“那今天的营养配餐就由老大来完成吧。”
大家一致同意。
包天喜觉得自己可以在大家面前露露手艺,乐得为大家服务一次,就和常旺进了厨房。
杰美青缘从秀颚龙身上提取了生长细胞,并培养出了RH37型生物酶,这种酶具有极高的表达能力,它不但自我免疫性强,稳定性高,而且成长迅速,对创伤的恢复能力极快。
赵教授认为,发酵是生物氧化的一种方式,也就是有机物被生物体氧化降解成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她说:“生物酶的产生,是在生物化学反应过程中,或反应到达终点时,所产生的能够调节代谢,并使之达到平衡的物质。”
科学家们对生物酶的发酵研究,不但给生物科学研究带来了新成果,同时也成就了班玛多吉的酿酒业。
因为包天喜发现,发酵的应用是让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成比较简单的物质。于是他告诉班玛多吉,这个过程跟酿酒差不多。
从那以后,班玛多吉对发酵的学习非常注重。他找到赵教授问:“发酵一定要有微生物介入吗?”
赵芯茹不知道他为什么问这个,就说:“是的,我们从秀颚龙细胞中提取的RH37型酶是有限的,如果作为一级电子载体的这种酶不能得到再生,就不能被回用,有效的电子载体就会愈来愈少,脱氢反应也不能持续进行下去了。因此,如果有微生物介入,就会改善这种反应机制。”
停了一下,她又说,“不过现在有了不死藻中发酵的菌种,正好可以加强RH37型酶的活力,延长其衰退的过程。”
班玛多吉有些后悔,问这样专业的问题干什么?这不是给自己出难题吗?但是他也似乎悟出了些什么。
科学家们开始在恐龙RH37型生物酶中加入了不死藻的成分,使这种本来就很强大的细胞得到增强、延续。
青缘在镜片下看到,一个酷似蒺藜的血红蛋白分子活体,它是由较小的分子氨基酸的链组成,每个分子包含几十个精确排列的原子。
她告诉赵芯茹:“教授,我看到在血红蛋白分子里有574个氨基酸分子。它们排列成4条互相缠绕在一起的链,形成一个立体球形,其结构之错综复杂实在使人眼花缭乱。”
赵教授走过来,替换青缘认真地观察起来,并说:“是,两条由序列相同的氨基酸构成的链,像两条完全相同的弹簧一样立体盘绕在一起。它不像真的蒺藜那样杂乱无章,而是毫厘不差的固定结构。也就是说,这里的血红蛋白分子是稳定的。”
经检测,包晓彤的血红蛋白是以每秒约400万亿个的速度形成它们喜爱的蒺藜形状,而同时另外一些血红蛋白也以同样的速度被破坏。
青缘知道,这样的结构和转换是完全正常的,它会在人体内同样地重复6万亿亿次以上,而它们的模型确实完全一致的。她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难道我们找到上帝基因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