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章:

+A -A

  展眼间进了三月,诸位庄头掌柜的交上来共有一万五千余两银子,黛玉没将这笔银子入库,而是先拿出八百两赏给那四位庄头和掌柜的,每人二百两,额外又赏了四匹缎子,四对金锞子。剩下的银子黛玉则以为老父祈福的名义,购买糙米粗面等物,在江南一带的城里城外设立粥铺,每逢用饭的时候每人皆可领取一碗糙米粥和两个粗面卷子。

  相对家境较好的人来讲,糙米粗面难以下咽,杜绝了他们为占便宜而去领取食物的行为,但对于真正的穷苦人、尤其是因水患而背井离乡的人来说,这是救命之物。

  林如海听了,大加赞同。

  初九是贾琏的生日,如今他住在金陵未归,先前打发人送了信给林如海说他要侍奉娘舅,其实是被周重拘着读书劳作了,每日筋疲力尽,想回扬州都没法子。因此,黛玉便使人备寿礼并些家常使用之物送到金陵交给贾琏。

  林如海也没闲着,辞职的折子昼夜兼程地送进京,未得批准,只得一面再次上书请辞,一面继续料理任上的事务,余下时间则悄悄遣心腹下人将大件贵重东西折变了,体积小而贵重的则攒在一处交给黛玉收着,幸喜历任主母嫁妆里的家具放在姑苏和京城两处祖宅里,扬州只有贾敏陪嫁的家具和夫妻俩给黛玉积攒的嫁妆,即便自己不在了,贾家也不敢轻易折变。

  做这些事的时候,林如海给几位姨娘每人一笔银子,另外备了些嫁妆,给两个岁数不大的挑了不错的人家,打发她们嫁人,年过四十的两个则买房安置,位于姑苏老宅之侧。

  她们服侍林如海,素来体面得很,满头珠翠,遍身绫罗,不消细说,尤其是贾敏去世后,底下许多人都争相巴结她们,毕竟林家没有当家主母可巴结了,因此盐商家没少送礼与她们,如何舍得离去?直哭成了泪人儿。

  林如海却道:“我这身子不争气,即使每日请大夫吃药,也不知道哪一日就完了,你们此时离去,我尚且能为你们筹划一二,不然将来也是被遣散的命运!”

  听了这番话,诸位姨娘方洒泪拜别。

  虽然目前十分注重保养,但是林如海担心自己最后仍然避不开死劫,黛玉孤身一人很难守住身边的财物,干脆用折变来的钱财添置祭田购买珠宝,又在友人的帮助下,打发心腹购买长安城的商铺、房舍,以及关外的田地山岭,全部都是红契,放在黛玉名下的同时赁出去,然后吩咐各个庄头此后每年将地租等折成银子,继续添置田地,掌柜的亦同。

  林如海又怕外面的管事阳奉阴违,仔细甄选后,从各个庄头、掌柜的等人的儿女中挑出八个才留了头的小丫头和八个十来岁的小厮,丫头放在黛玉身边,小厮则放在门外,又与黛玉两房家人,他们及其家人的身契和家中的房契、地契等一并交给黛玉。

  不仅如此,林如海又遍访维扬一带,寻到两个极有名气的医婆,是同门师姊妹,一个姓李,精通医术,一个姓张,擅长养生。因她们这一行乃是下九流,兼她们被父母所弃,随收养她们的老大夫从小学医,姊妹两个吃住一起,未曾婚配,如今已三十有余,林如海重金聘请时许了她们,将来黛玉给她们养老送终,二人方收拾行囊,以嬷嬷之名到了黛玉身边。

  至于书籍字画名琴古砚等,因荣国府除几位姑娘外都不爱看书,所以林如海打算将之留给黛玉作为平时的消遣。不料黛玉却建议他在姑苏选一处宅子作为藏书阁,将家里经史子集等书籍尤其是各种孤本全部抄录一份放在其中,供天下读书人阅而抄之,祭田的收入则作为藏书阁的使费。这样,即使书籍带到荣国府后不小心被借阅者遗失了,也不用担心失传。

  林如海深觉有理,乃道:“也不用另外选宅子,就用咱们家的老宅罢,横竖三五年内乃至于更久都不会有人居住,与其任其荒芜,或者赁给别人赚几个租金,不如物尽其用。到时候咱们留下几房下人打理老宅,不必遣散了。”

  当即便请本地的寒门学子抄录家中藏书,不仅管他们的一日三餐,还付润笔之资,倘或他们喜欢,也可以另外抄录一份带回去。

  林如海索性好人做到底,以为爱女祈福的名义,拿出钱来修缮姑苏的宗祠、改善堂族之人的生活,又资助族中学业甚好却家境困难的年轻子弟,又捐赠银钱给江南一带的各个书院,或是购置笔墨纸砚桌椅几案,或是购置书籍,或是修缮书院房舍,同时效仿黛玉管理庄头掌柜等人之法,特地拿出一笔银子放在书院里,设立一二三等,每年奖赏给成绩优异者。

  一时之间,林如海在读书人中的名声如日中天,连带黛玉也得了文人许多好感。

  林如海又请老木匠用家里的好木头打了一批防火烧水浸虫蛀的箱子,看似寻常,其实内有乾坤,均有夹层,内装各色珍玩宝砚并古今名家字画真迹,外装书籍,饶是将市面常见的书籍都放在藏书阁里了,剩下少见而珍贵的书籍以及孤本等仍是装了三四十箱子。

  林如海又恐荣国府人多眼杂手杂,随意翻看黛玉房中的箱子,遂将百年以来朝廷下到林家的所有圣旨拿将出来,分别装在各个箱子的上层,打开箱子便能一眼看到。

  黛玉又笑又叹,更加感动于慈父的用心。

  因她先前命人采购的各色货物已运往京城,以备将来省亲之用,兼林如海近来花费着实不少,所以家里的现银所剩不多。

  林如海又给她留了一千两金子、一万两银子并些金银锞子等物,给荣国府留了五万两银子,也给柳从云留了五万两,剩下的零头留下作为日常开支,其余的全部上书朝廷,言明捐给西北驻军之用,共计黄金三万五千两,白银十四万八千两,铜钱三万吊。

  看似家财散尽,实际上林如海早就想好了,自己侥幸不死的话,单那些零头够自己父女两个的花销了,毕竟家里的产业年年都有进项,并非一无所有。

  库房里只剩一些御赐之物并寻常金银器皿家具瓷器衣服布匹药材等,其中好的和累世积存的古玩字画、头面首饰等一起收在黛玉房里。林如海之所以留下这些东西,乃是因为这些东西很占地方,又卖不出价钱,如果自己不在了,贾琏必会留下来撑场面。

  期间,林如海也不忘时常携黛玉走亲访友见客,加深彼此的交情,哪怕只有十之一二的人记着这份交情,黛玉将来也能多条路子。

  待事情告一段落,数月光阴已如流水般逝去。

  给荣国府并林如海京中一些至交之家的中秋节礼随着进上的船只进京,给江南一带各家的节礼也都预备妥当了,只等过几日将近中秋时送出,黛玉才松了一口气,又开始担忧林如海的身子,日日守在他左右,时时督促他歇息。

  林如海自觉大好,安慰道:“玉儿,陈大夫和两位嬷嬷都说我延寿可期,你不必如此担忧。”话题一转,接着开口道:“几个月前我不是说带你去见识盐商之家如何斗富么?明儿钱家和金家在瘦西湖畔摆擂台,咱们瞧瞧去。”

  黛玉点头称好。

  不料次日一早,黛玉才换好出门的衣裳,出门一应物事均已准备妥当,林如海却打发人来说:“今儿竟没工夫了,姑娘自己多带些人去顽罢。”

  黛玉忙问出了何故,来人笑道:“家里来客了,老爷正请在厅里说话呢。”

  黛玉问道:“什么客?”

  来人回答道:“风尘仆仆的,瞧不出来是什么客,若说是为公务来找老爷的也不像,若说不是,偏穿着半新不旧的官服。”

  听了这话,黛玉也无心游玩了,一面命人送香茗鲜果细点至前厅待客,一面脱了外面的大衣裳,只着小袄长裙,歪在床上看书时,心中暗暗揣测,不知来客是谁,昨儿可没收到帖子,来得过于突然了。

  正想着,林如海又打发人来叫黛玉过去。

  黛玉忙穿上大衣服,对镜抿了抿鬓角,见无甚失礼之处了,方带着丫鬟嬷嬷,逶迤至前厅,果见林如海坐在主位上陪着一名穿着半旧将袍的中年男子说话,此人身材魁梧,相貌威武,满脸浓髯十分醒目。

  下人通报后,林如海道:“玉儿快过来,这是你师兄的上峰明将军。”

  黛玉便知事明德明将军了,忙上前请安,明将军连称不敢,摆了摆手,笑道:“好孩子快别多礼,我是为你们家的银子来的。你们家要捐银子给我们西北驻军的折子送到京城,可巧我刚回京述职,二话没说立即请旨南下,怕那起子小人来接收,到我们手里就所剩无几了。”

  初见黛玉,他也没预备表礼,随手解下腰间一把鞘上嵌着五色宝石的弯刀递给她,爽朗地笑道:“我这次回京说是述职,其实就是找圣上要银子的,不然我那十万大军的这个冬天可没法熬,偏生国库里没钱,圣上也是焦头烂额的,你们家这笔银子可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仓促之间没来得及准备什么礼物,这把刀你拿着顽罢,明儿到了京城,遇到难事就拿着它去找九门提督姓杨的,我救过他的命,他认识这把刀,定会帮你解决麻烦。”

我要报错】【 推荐本书
推荐阅读: 我的模拟长生路人道大圣校花的贴身高手赵旭李晴晴剑道第一仙回到九零,她在外科大佬圈火爆了我有九千万亿舔狗金都市仙尊重生之全球首富刁民张大彪